物物其来有定则,自然之则谓之天。
但因在物付各物,一任纷然本寂然。
随处家庭堪作佛,无须岩壑始修仙。
北机实在程门显,何事庐山不细研。
物物其来有定则,自然之则谓之天。
但因在物付各物,一任纷然本寂然。
随处家庭堪作佛,无须岩壑始修仙。
北机实在程门显,何事庐山不细研。
这首诗《戊午吟(其九)》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宇宙万物与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首句“物物其来有定则”,开篇即点明了万物皆遵循着既定的规律,强调了自然法则的重要性。接着,“自然之则谓之天”进一步阐述了自然法则就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真理。
“但因在物付各物,一任纷然本寂然。”这两句揭示了万物虽繁杂纷扰,但本质上却保持着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每种事物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自成一体。
“随处家庭堪作佛,无须岩壑始修仙。”这两句诗表达了佛教中“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认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心怀善念,即可达到内心的纯净与升华,无需刻意去寻找隐居修行的地方。
“北机实在程门显,何事庐山不细研。”最后两句诗以北国的机缘和庐山的自然景观为喻,强调了机遇和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不去深入研究眼前的机遇和环境呢?鼓励人们把握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融合了哲学、宗教和人生智慧,引导读者思考宇宙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提升与心灵净化。
看尔扬鞭去。正愁人、东风满目,扰花狂絮。
故国苍茫天万里,不辨越山何处。
更碣海、波涛汹怒。
䝟兕磨牙鲛舐腭,但只身、掉臂游行过。
最怜少日伤孤露。耐荒寒苧灯齑粥,半生难苦。
赢得科名酬母教,衣锦暂时团聚。
讵转足、便迷归路。
薄宦未成家陷贼,负高堂、总被微名误。
穿垒走,涕如雨。
林下家风,花间格调,新诗高咏玄晖。
丹青老手,此卷更精微。
一十六般色相,自迎春、写到寒梅。
生绡上,交加枝叶,光彩化人衣。
画工高绝处,能疏能密,能瘦能肥。
似华林金谷,玉映珠围。
远学钱家舜举,邹小山、异趣同归。
众香国,花开四照,无日不芳菲。
趁新晴,闲命屐,偶把竹扉叩。
满目荒凉,蟏网蔽虚牖。
可怜琴几无存,画屏空掩,谁复更、招呼携酒。
步苔甃。一任树古池平,苍鼠避人走。
班驳屈梅,几点冷香逗。
应须九九寒消,三三径暖,怕还有、花枝红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