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小潭寄远上人》
《对小潭寄远上人》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

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

彼惟清且浅,此乃寂而深。

是义谁能荅,明朝问道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uìxiǎotányuǎnshàngrén
táng / bái

xiǎotánchéngjiànxiánzuòkāijīn

jièwènliúshuǐniànxīn

wéiqīngqiěqiǎnnǎiérshēn

shìshuínéngmíngcháowèndàolín

注释
小潭:小溪或小池塘。
澄:清澈。
闲客:悠闲的客人。
开襟:解开衣领,表示放松。
借问:试问。
不流水:静止不流的水。
何如:怎能比得上。
无念心:没有杂念的心境。
彼:那边的水。
惟:只,仅仅。
清且浅:清澈而浅。
此:这边。
乃:却。
寂而深:宁静而深沉。
是义:这样的道理。
谁能荅:谁能回答。
明朝:第二天。
问道林:向丛林中的高僧求道。
翻译
小溪清澈见底,悠闲的客人敞开衣襟坐下。
试问这静止不流的水,怎能比得上没有杂念的心境。
那边的水虽然清且浅,这边却是宁静而深沉。
这样的道理谁能回答,明天去问道于丛林中的高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自然景象,小潭水清澈见底,闲适的旅客坐在那里解开衣襟,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借问那不流动的水,它是如何保持心境的平和无念。诗人通过对比小潭之水与人的心灵,表达了对内心清净且深邃状态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道理能够解答这个关于心灵深浅的疑问?并且明日将去询问名叫道林的人。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幽远,通过对小潭水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思考和追求。白居易在唐代以其平易近人的文风而著称,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善于借景物抒发深邃情感的特点。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咏智门寺前古树

爱此山中木,真能阅盛衰。

近从吾祖日,远至乃孙时。

往往多摧折,堂堂独保持。

何殊孔明柏,但乏少陵诗。

(0)

和折子明丈闲居杂兴十首·其二

江清山照影,山净水为容。

纵复俯仍仰,难分边与中。

云兴绘后素,雨合听思聪。

安得渔舟去,于斯作钓翁。

(0)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其八

不见千株树,空留百尺台。

仙人定无有,行客自裴回。

更欲危栏倚,生嫌莫色催。

病僧多不出,门外长苍苔。

(0)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其二

去年才一识,何意复兹行。

隐墅全依郭,幽居亦占名。

万金真国士,十室漫乡评。

汉制谁绵蕝,且徵齐鲁生。

(0)

李商叟传录临川与黎师侯唱酬怀曾文清公长句用韵作四首·其三

向夕相寻昔步迟,坐残初月见阴移。

关心去后几南北,倒指从前屡合离。

君叹我贫犹为米,我怜君苦伹耽诗。

三山堂下冰溪水,何日扁舟两钓丝。

(0)

呈赵蕲州善扛

雨合园林水满池,黄鹂无语鹭频窥。

哦吟终日大自好,黜陟与时殊不知。

北海定欣真识面,阿连还喜伴成诗。

自从诸老凋零后,此事于今更属谁。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