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栖荒岛,依依望斗杓。
群公犹百粤,法乘已三苗。
虚伫金台彦,何时玉烛调。
殷忧开圣主,会见奏云韶。
寂寞栖荒岛,依依望斗杓。
群公犹百粤,法乘已三苗。
虚伫金台彦,何时玉烛调。
殷忧开圣主,会见奏云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栖身荒岛,内心充满孤独与期盼的情境。首句“寂寞栖荒岛”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荒岛的环境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依依望斗杓”一句,通过仰望北斗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某种理想目标的渴望与期待。
“群公犹百粤,法乘已三苗”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群公”比作众多的官员或群体,暗示他们尚在遥远的地方;“法乘”和“三苗”则可能暗指法律的执行或治理的进程,表明诗人对当前治理状况的担忧与不满。
“虚伫金台彦,何时玉烛调”中,“金台彦”可能指的是杰出的人物或贤士,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些人才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出现并发挥作用;“玉烛调”则象征着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状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状态的向往。
最后,“殷忧开圣主,会见奏云韶”两句,诗人以“殷忧”形容内心的忧虑,期待“圣主”的出现,即理想的领导者,能够带来和平与繁荣。“会见奏云韶”则预示着在圣主的领导下,国家将会呈现出一片祥和、音乐般的美好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孤独、期待与理想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美好愿景。
红闺沃冶颜,与春相骀荡。
山林多奇采,明朝船好放。
三伏无盛妆,香巾拭玉面。
乘凉见明月,似郎合欢扇。
清露凝如玉,明月皎如烛。
何处来妙香,吴姬解袿襡。
暖屋红地垆,四角辟邪香。
纤手不知冷,剪綵斗新妆。
种树不成阴,不如爨下薪。
结交不得力,不如行路人。
路傍共休息,欲去还逡巡。
奈何转盻间,不念平生亲。
平居接杯酒,自谓雷与陈。
一朝事相涉,化为越与秦。
缓急固时有,所贵相怜振。
安用空绸缪,愧彼伐木声。
陈侯慷慨还风流,携我湘湖登綵舟。
湘湖去县十二里,琉璃万顷苍波浮。
来商去贾不复识,清风白日閒飞鸥。
主人桂楫相为开,萍牵芰涩何徘徊。
须臾山旷湖风发,船头喷浪声如雷。
酒酣日落凫鹥乱,振衣倚棹登荒台。
荒台绝顶临平野,血崖骨垒森杞槚。
人言夫差败越王,孤军困此如飘瓦。
吴军满地喧貔貅,至今山脚名排马。
闻言惨淡不欲留,天风飒飒吹梧楸。
古来英雄竞閒气,片言不合成深雠。
转盻千年仅昨日,败军胜将同荒丘。
陈侯陈侯归去来,登舟长啸且衔杯。
古人吊古还成古,今人不哀后复哀。
眼前功名亦吴越,吴越于我何有哉,陈侯陈侯归去来。
《湘湖在萧山县北二里山绝顶有荒城杞槚满道故垒隐隐山脚名排马人言吴胜越拘句践于此是日与陈见吾同游》【明·陆铨】陈侯慷慨还风流,携我湘湖登綵舟。湘湖去县十二里,琉璃万顷苍波浮。来商去贾不复识,清风白日閒飞鸥。主人桂楫相为开,萍牵芰涩何徘徊。须臾山旷湖风发,船头喷浪声如雷。酒酣日落凫鹥乱,振衣倚棹登荒台。荒台绝顶临平野,血崖骨垒森杞槚。人言夫差败越王,孤军困此如飘瓦。吴军满地喧貔貅,至今山脚名排马。闻言惨淡不欲留,天风飒飒吹梧楸。古来英雄竞閒气,片言不合成深雠。转盻千年仅昨日,败军胜将同荒丘。陈侯陈侯归去来,登舟长啸且衔杯。古人吊古还成古,今人不哀后复哀。眼前功名亦吴越,吴越于我何有哉,陈侯陈侯归去来。
https://shici.929r.com/shici/LWXsNDs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