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庵对白云岑,殿宇峥嵘云气深。
袅袅青猿啼竹里,双双赤鲤见潭心。
灵风䬃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
羡子早年归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
白云庵对白云岑,殿宇峥嵘云气深。
袅袅青猿啼竹里,双双赤鲤见潭心。
灵风䬃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
羡子早年归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庵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与神秘。首联“白云庵对白云岑,殿宇峥嵘云气深”以对仗手法,将白云庵与远处的白云岑相映衬,突出庵内建筑的高耸与云雾缭绕的氛围。颔联“袅袅青猿啼竹里,双双赤鲤见潭心”通过动物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的自然生态,青猿在竹林中啼叫,赤鲤在潭水中游动,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颈联“灵风䬃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则转而描写一种超然的氛围,灵风吹过,带来清爽,仿佛神君降临,而秋月之下,树木间的吟唱声显得格外清幽。尾联“羡子早年归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表达了对赵炼师早年归隐的羡慕和对自己未能及时归隐的自责,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白云庵及其周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赵炼师归隐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天柱青峨峨,石笋危不堕。
晃晃银云收,谁子开玉锁。
崩腾放闸水,煜爚入洞火。
神境偕灵休,乃欲搜碎琐。
愧彼朽浊颜,一得在无我。
致彼老铸凝,披褐迎路左。
愿留护银铛,被叶盘礴裸。玉?付九虎,游宴升嶪峨。
为言子速去,勤苦悔坎轲。
反朴招太和,当免运劫祸。
恸哭出青松,残龄其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