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栏干砌碧瑜,四周流水入萦纡。
似登海蜃烟中阁,同探骊龙颔下珠。
吴越提封馀一览,人天境界岂云殊。
巡檐渐有凉风入,觅句徐行得自娱。
十二栏干砌碧瑜,四周流水入萦纡。
似登海蜃烟中阁,同探骊龙颔下珠。
吴越提封馀一览,人天境界岂云殊。
巡檐渐有凉风入,觅句徐行得自娱。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联“十二栏干砌碧瑜,四周流水入萦纡”以十二栏干和环绕的流水起笔,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灵动的空间感,碧瑜般的栏杆与流水的蜿蜒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的画面。
接着,“似登海蜃烟中阁,同探骊龙颔下珠”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眼前的景致比作海市蜃楼中的阁楼和骊龙颔下的珍宝,不仅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赞叹之情。海市蜃楼象征着虚幻与现实的交织,骊龙颔下珠则寓意着珍贵与难得,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吴越提封馀一览,人天境界岂云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眼前的景物与历史、哲学相联系,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广阔,以及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吴越之地的历史遗迹与眼前的景象相互映照,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
最后,“巡檐渐有凉风入,觅句徐行得自娱”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收尾,凉风的吹拂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凉爽,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在漫步中寻找诗句,享受创作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融合了历史、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我昔读汉史,心师张子房。
从容辅汉室,功成复翱翔。
皆由受师训,知进退存亡。
我本田舍儿,本志在退藏。
因缘遇真主,招聘助发扬。
五年寄京国,心志不皇皇。
亦由宿志定,万事皆秕糠。
今日得归来,素志今得偿。
舣舟阿县下,骑马达祠堂。
伏行仙遗像,我志愈激昂。
誓归东村住,心祈契空苍。
庶可见张子,侍翁入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