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陵相公赴镇二首·其一》
《金陵相公赴镇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排律

代邸横庚佐,商岩梦弼才。

萧公左右手,轩老上中台。

利见攀龙后,重明捧日来。

聊持枢柄族,旋运一陶坯。

师石兼为砺,形盐本和梅。

树容他语答,车问少阳回。

丕绩推时乃,宸歌续喜哉。

陈平安注意,邓禹退无猜。

焘社南邦重,轻裘太府开。

舍装宁晚计,行复坐公槐。

(0)
注释
庚佐:才华横溢的人。
弼才:辅佐的才能。
萧公:重要人物。
轩老: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攀龙:比喻追随权贵。
重明:光明的象征。
枢柄:权力核心。
陶坯:未经雕琢的陶土。
砺:磨刀石。
形盐:比喻艰难环境中的坚韧。
少阳:东方,早晨的太阳。
回:询问。
丕绩:伟大的业绩。
宸歌:皇帝的歌曲。
陈平安:人物名。
邓禹:历史人物,辅佐刘秀建立东汉。
焘社:国家的荣耀。
轻裘:轻便的皮衣。
舍装:放下行李。
公槐:官署前的槐树,象征官位。
翻译
代邸有才华横溢的庚佐,商岩之梦中显现出弼才的影子。
萧公如同左右手,轩老登上中枢高位。
在利见的引导下,如同攀附龙尾,重明捧着太阳而来。
暂且执掌权柄,如同转动陶土,塑造未来。
师石既是磨砺,形盐本就与梅子相融。
树木静待他人的言语回应,车轮询问着少阳的方向。
伟大的功绩顺应时代潮流,皇上的歌声充满喜悦。
陈平安谨慎行事,邓禹退出而不疑虑。
南方邦国因他而加重荣光,太府的大门因轻裘而敞开。
放弃旅途准备,行止于公槐之下,或许晚些也不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宋祁所作,名为《金陵相公赴镇二首》(其一)。从艺术风格和词汇使用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官员离别时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中“代邸横庚佐,商岩梦弼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将人比作山川,表达了对朋友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赞扬。“萧公左右手,轩老上中台”则描绘了一种宴席间的欢聚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利见攀龙后,重明捧日来”两句,通过对古代仙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能够如同神仙般地高瞻远瞩、洞察先机的期许。“聊持枢柄族,旋运一陶坯”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扬的情怀。

“师石兼为砺,形盐本和梅”两句,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品格坚韧不拔以及谦逊如同梅花一般的赞美。“树容他语答,车问少阳回”则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丕绩推时乃,宸歌续喜哉”两句,通过对古代乐府诗的引用,表达了对于友情能够如同传统佳作般传颂后世的美好愿望。“陈平安注意,邓禹退无猜”则描绘了一种君子之交、心胸坦荡的情谊。

“焘社南邦重,轻裘太府开”两句,用了对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对于友情能够跨越时空、坚不可摧的美好祝愿。“舍装宁晚计,行复坐公槐”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巧妙借用,以及对朋友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评价,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够与诗中的人物共同经历那份离别时的哀愁与深情。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题马图

龙种来何处,流沙路不穷。

自矜千里骏,曾取贰师功。

影入天池月,声嘶御道风。

只今怜骏逸,谁数玉花骢。

(0)

留别海上陈文学·其二

客思已凄凄,钩辀雨外啼。

家林归梦积,村路独行迷。

岛树看成雾,林花踏作泥。

辞君理行棹,萍水又东西。

(0)

墨兰三图·其二

翠叶瑶花凉露飞,山林谁共爱芳菲。

花时莫更纫为佩,满目秋风楚客稀。

(0)

白莲图为番昜郭巡警赋

素袜凌波绿锦裳,参差玉佩夜微凉。

清芬已在瑶池上,况是新承雨露香。

(0)

题木芙蓉

西风吹袖玉颜酡,摇落襟期奈尔何。

一自雁池清赏后,梁王宾客已无多。

(0)

老渔

生事终年在水乡,龙钟双袖鬓如霜。

于今不耐矶头坐,閒弄儿孙卧草堂。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