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僧如野鹿,畏下白云层。
迟暮知身幻,疏慵奈世憎。
烟埋秋径竹,风闪夜堂灯。
万事何须问,幽怀自可凭。
野僧如野鹿,畏下白云层。
迟暮知身幻,疏慵奈世憎。
烟埋秋径竹,风闪夜堂灯。
万事何须问,幽怀自可凭。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珦所作的《幽怀》,以野僧的日常生活和心境为题材,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幽深情怀。首句“野僧如野鹿”,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隐逸生活,将自己比作自由自在的野鹿,远离尘嚣。接下来的“畏下白云层”则表达了僧人对世俗纷扰的回避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迟暮知身幻”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意识到人生如梦,随着岁月流逝,认识到自身的虚幻。而“疏慵奈世憎”则揭示了他因淡泊名利,不与世相争,从而招致世人误解和厌恶的态度。
后两句“烟埋秋径竹,风闪夜堂灯”通过描绘秋日竹林被烟雾笼罩和夜晚灯火在风中摇曳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寂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
最后,“万事何须问,幽怀自可凭”传达出诗人对于世间万事的豁达看法,认为无需过多追问,只需坚守内心深处的幽静情怀,就能找到生活的真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