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头怪石自嵯峨,飒飒微风晚更和。
乍骇怒涛江水立,旋惊棙柁扁舟过。
吟魂可敌滩声壮,野兴无如雪浪何。
便欲乘流摧鼓棹,夕阳寒渚静无波。
矶头怪石自嵯峨,飒飒微风晚更和。
乍骇怒涛江水立,旋惊棙柁扁舟过。
吟魂可敌滩声壮,野兴无如雪浪何。
便欲乘流摧鼓棹,夕阳寒渚静无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深刻感受与思考。首联“矶头怪石自嵯峨,飒飒微风晚更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岸边怪石嶙峋,晚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乍骇怒涛江水立,旋惊棙柁扁舟过”则通过动态的对比,展现了江面的波涛汹涌与小舟的轻盈穿梭,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力量,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
颈联“吟魂可敌滩声壮,野兴无如雪浪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雄伟景象的感慨,他的心灵仿佛与壮丽的滩声相抗衡,而对雪浪的壮观景象感到无可奈何,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尾联“便欲乘流摧鼓棹,夕阳寒渚静无波”则是诗人的愿望与想象,他渴望能够驾驭水流,击鼓划桨,与自然进行更为直接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愿望在夕阳西下,寒渚静寂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美好而遥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十八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冒险精神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