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趋自下,日月照常新。
读诏三军泣,宽徭万户春。
兵戎非乐事,盗贼本齐民。
天下安危系,端由守土臣。
江河趋自下,日月照常新。
读诏三军泣,宽徭万户春。
兵戎非乐事,盗贼本齐民。
天下安危系,端由守土臣。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有感四首》之四,通过描绘江河日月的自然景象,引出对时局的深刻感慨。首句“江河趋自下,日月照常新”以江河流向低处、日月永恒照耀的自然规律,隐喻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无论外界如何变迁,总有不变的真理和规律存在。
接着,“读诏三军泣,宽徭万户春”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皇帝颁布诏书后,三军将士为之动容,百姓因此而欢欣鼓舞的情景。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旨意,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君主仁政对于民众生活的正面影响,以及诏令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兵戎非乐事,盗贼本齐民”则揭示了战争与暴乱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与无知,而非某种特定的阶级或群体。这两句强调了和平与秩序的重要性,以及普通民众在社会动荡中的无辜与牺牲。
最后,“天下安危系,端由守土臣”点明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最终取决于那些负责地方治理的官员。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也对官员提出了高度的责任要求,即他们应当为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繁荣而不懈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申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寒风吹疏林,霜叶堕鸣雨。
怀思倦遥夜,清梦了无与。
揽衣起徘徊,人静月在户。
孤鸿亦念群,哀哀叫云渚。
来者方云至,往者不可阻。
孰司橐籥机,一气转寒暑。
天运无始终,人世有今古。
康节不复生,何人解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