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翰]韵

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

潭静鸟呼人渡时,鸟惊人语来还散。

(0)
翻译
干枯的藤蔓低垂在溪流边,溪水已经消退
溪水潺潺,石上泛起层层涟漪
注释
枯藤:干枯的藤蔓。
垂:低垂。
溪水:溪流。
已消:已经消退。
溅溅:水流声。
石间:石头之间。
乱:杂乱。
潭静:潭水宁静。
鸟呼:鸟儿鸣叫。
人渡:有人要过河。
时:时候。
惊:惊动。
人语:人的说话声。
来还散:传来又散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面。"枯藤垂溪水已消",诗人以枯藤与溪水的交融,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溪流的干涸。"溪水溅溅石间乱",通过溪水轻快地击打石头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动态的美,仿佛能听见水声在寂静中回荡。

"潭静鸟呼人渡时",潭水深邃而静谧,鸟儿的叫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当它呼唤着过客时,更显其生机。"鸟惊人语来还散",鸟鸣突然响起,又迅速消失,这种瞬间的惊扰与恢复平静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整体来看,梅尧臣在这首诗中以简练的笔触,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刻画了琅琊溪畔的自然景象,展现出秋天的韵味和生命的活力。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九齐相井

南明山足势欲尽,正是新崖东胁隈。

不知泉自那峰出,皆谓井因齐相开。

甘滑堪预郦经载,渊渟疑俟桑苧来。

神蛟往往此潜蛰,旱岁莫测生风雷。

(0)

麻源

晓登丹霞峰,暮入仙都宿。

麻姑胜游遍,驱车第三谷。

落落千岁杉,干直枝不曲。

根本托幽邃,匠师岂易斸。

佗山石枯裂,斯□莹青玉。

乃知灵源深,馀液泽林麓。

白云起西冈,华仙有遗躅。

阴功影响绝,为阅飞升窟。

长笑呼幽人,玉乳金鼎熟。

岁时不须问,山花自红绿。

(0)

隐静十八松

庐山社友皆逃晋,秦府功臣不仕隋。

今日明堂求巨栋,好教天下匠师知。

(0)

宝林院五松

葛洪井上两三株,不与孤秦作大夫。

借问东山岁寒木,得无羞见水西无。

(0)

徐贤亭偶成

湖外青山在,湖边人不归。

古今无问处,幽鸟下渔矶。

(0)

四望台

叠石层高暗绿苔,茂林深处独崔嵬。

花阴竹影重重见,山色川光面面来。

通夜阑干随月倚,纳凉窗户趁风开。

踌躇触目堪嗟赏,倍费登高赋咏才。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