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天申路,期寻福地游。
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
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
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
问讯天申路,期寻福地游。
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
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
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探访天申宫的旅程,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问讯天申路”,开篇即点明了探寻之旅的目的地——天申宫,引人遐想。接着,“期寻福地游”表达了对这一神秘之地的向往与期待。
“风林松子落,石窦乳泉流。”这两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风吹过树林,松果掉落的声音与泉水从岩石缝隙中潺潺流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溪女行随伴,山花插满头。”这两句则转向了人物描写。溪边的女子与诗人同行,她们的欢声笑语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映成趣。山花插满头,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她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道人能好客,炬火不须求。”这句点出了天申宫内道人的热情好客。在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无需寻找光源,因为道人的热情已经足够照亮整个旅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道家文化中的待客之道,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美好体验和深刻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文风情的欣赏,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游记之作。
双峰叠障,过天风海雨,无边空碧。
月姊年年应好在,玉阙琼宫愁寂。
谁唤痴云,一杯未尽,夜气寒无色。
碧城凝望,高楼飘渺西北。
肠断桂冷蟾孤,佳期如梦,又把阑干拍。
雾鬓风鬟相借问,浮世几回今夕。
圆缺晴阴,古今同恨,我更长为客。
婵娟明夜,尊前谁念南陌。
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
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是天上、馀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