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倚岧峣,幽意坐终朝。
远水孤帆滞,长天一鸟遥。
丛红霜树叶,片白楚江潮。
浩荡烟波去,徒思兰桂桡。
亭子倚岧峣,幽意坐终朝。
远水孤帆滞,长天一鸟遥。
丛红霜树叶,片白楚江潮。
浩荡烟波去,徒思兰桂桡。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境地。首句“亭子倚岧峣”以“倚”字生动地展现了亭子与高峻山势的关系,暗示了其所在之地的险峻与壮丽。接着,“幽意坐终朝”一句,点明了诗人在此处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通过长时间的静坐,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远水孤帆滞,长天一鸟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远水”与“孤帆”的静止,反衬出“长天”与“一鸟”的动态,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独的氛围。孤帆在静水中停滞不前,仿佛时间也在此刻凝固,而远处的一只飞鸟则成为了天空中的唯一动点,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
“丛红霜树叶,片白楚江潮”描绘了秋日的景色,红叶与霜叶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片白楚江潮”则以“白”色的江潮为背景,与红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季节更迭之美。
最后,“浩荡烟波去,徒思兰桂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浩渺的烟波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而“兰桂桡”则可能是诗人对某种特定事物或情感的隐喻,可能是指与美好事物相关的回忆或是对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玄化浩无极,岂为万物私。
燕坐观物化,荣悴故有时。
春林著寒葩,犹记去年枝。
日暮还复殒,委运不可羁。
天机自高下,时命非所知。
变化纷万感,逝者长如斯。
谁能渺独立,终古以为期。
大钧播万物,静观自森著。
倏见朝华荣,夕殒亦何遽。
升沈信天机,高下两无据。
世眼空纷籍,往事逐飞絮。
今年花上枝,去年花落处。
开落无常期,年来复年去。
半生习气,被风霜、销尽头颅如许。
七十年来都铸错,回首邯郸何处。
杜曲桑麻,柴桑松菊,归计成迟暮。
一樽自寿,不妨沈醉狂舞。
休问沧海桑田,看朱颜白发,转次全故。
乌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坏土。
汾水悲歌,雍江苦调,堕泪真儿女。
兴亡一梦,大江依旧东注。
阿母今朝,飞下琼楼金阙。
先教玉女,为传言细说。
蟠桃手种,尚记此春时节。
三千春後,开花初结。
宴罢瑶池,洗娥眉、已半雪。
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
仙翁日月,算与人间全别。
从今一岁,年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