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馀梅发映春空,咫尺仙凡有路通。
为问绿衣歌舞后,更谁曾到合欢宫。
雪馀梅发映春空,咫尺仙凡有路通。
为问绿衣歌舞后,更谁曾到合欢宫。
此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晴,梅花绽放于蓝天之下的景象,仿佛仙境与人间仅一线之隔。诗人以“咫尺仙凡”四字,巧妙地将这幅画面置于超凡脱俗与现实世界之间,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为问绿衣歌舞后”,诗人似乎在询问,当绿衣(可能指翠鸟)的舞蹈结束之后,又有何景致等待着我们?这里不仅描绘了翠鸟的灵动之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更谁曾到合欢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入圣的意境。合欢宫,常被视为神仙居住之地,此处用以象征一种理想化的美好境界。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即世间能有幸到达如此仙境者寥寥无几。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融入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著墨句衣,吮毫添晕,腕底香留千古。
竹里行吟,月中窥影,愁心问伊知否。
竖一指、谈禅也,天花堕如絮。恨难数。
更谁怜、梦尘醒后,多少事、赢得几声才女。
莫再钟情根,愿来生、重转西土。
满眼青莲,是鸥波、曾共游处。
悔身无双翼,去伴听经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