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接武依丹陛,壮岁招魂入翠微。
遂使老聃成自吊,不知丁令竟何归?
蛇蝉岂恋寻山蜕?鸡犬曾闻挟日飞。
独有皇恩无以报,昨传天语慰松扉。
名家接武依丹陛,壮岁招魂入翠微。
遂使老聃成自吊,不知丁令竟何归?
蛇蝉岂恋寻山蜕?鸡犬曾闻挟日飞。
独有皇恩无以报,昨传天语慰松扉。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吊张炼师》表达了对张炼师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的敬仰。首句“名家接武依丹陛”描绘了张炼师出身名门,如同世家子弟般遵循着高尚的道家传统,接近朝廷或道教圣地。次句“壮岁招魂入翠微”则暗示张炼师年轻时就已遁入山林,追求仙道,其灵魂似乎已经融入了青翠的山色之中。
第三句“遂使老聃成自吊”引用老子自哀的典故,暗指张炼师的道行深厚,连老子都为之感叹。第四句“不知丁令竟何归?”借丁令入山的传说,表达对张炼师去向的疑惑,同时也寓含对其超脱尘世的羡慕。
第五、六句“蛇蝉岂恋寻山蜕?鸡犬曾闻挟日飞”进一步赞美张炼师的修炼成果,暗示他已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甚至超越常人的境界。最后两句“独有皇恩无以报,昨传天语慰松扉”表达了对皇家恩典的感激,以及对张炼师仙逝后仍能感受到天帝慰问的想象,寄托了诗人对张炼师的深深哀思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张炼师的高洁品质和超凡人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怀念和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
幽忧无以销,春日静愈长。
薰风入花骨,花枝午低昂。
往来采花蜂,清蜜未满房。
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
蛱蝶无所为,飞飞助其忙。
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
游丝最无事,百尺拖晴光。
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
我独不知春,久病卧空堂。
时节去莫挽,浩歌自成伤。
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
扬州一遇芍药时,夜饮不觉生朝霞。
天下名花惟有此,樽前乐事更无加。
如今白首春风里,病眼何须厌黑花。
花妍儿女姿,零落一何速。
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
京师多名园,车马纷驰逐。
春风红紫时,见此苍翠玉。
凌乱迸青苔,萧疏拂华屋。
森森日影闲,濯濯生意足。
幸此接清赏,宁辞荐芳醁。
黄昏人去锁空廊,枝上月明春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