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片销红,烟丝飏碧,梨花庭院深深。
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
依然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恐难禁。
瘦褪湘衣,病拥罗衾。
无聊更自添愁绪,见兰釭微闪,莲漏遥沉。
过尽飞鸿,鱼书还盼江浔。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
断魂吟,水阔天长,有梦难寻。
露片销红,烟丝飏碧,梨花庭院深深。
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
依然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恐难禁。
瘦褪湘衣,病拥罗衾。
无聊更自添愁绪,见兰釭微闪,莲漏遥沉。
过尽飞鸿,鱼书还盼江浔。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
断魂吟,水阔天长,有梦难寻。
这首清代词人曹慎仪的《高阳台》描绘了一幅幽深梨花院落的画面,以露珠和烟雾的轻盈动态开篇,烘托出庭院的静谧与春色的消逝。"露片销红,烟丝飏碧",寥寥数语便展现出春光的流转与凋零,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诗人借月光移动暗示时光的流逝,以及对春去的敏感和不舍。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现实,感叹春天已逝,长安街头的繁华不再,归期被鸟鸣催促,而自己却身陷病榻,无法抵挡内心的孤寂。
"瘦褪湘衣,病拥罗衾",通过描绘衣物的单薄和身体的虚弱,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在夜晚,词人感到更加无聊,愁绪更增,看着微弱的烛火和远方的江岸,期盼着远方的书信能带来一丝慰藉。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比喻离别之情如同冷却的香炉,逐渐化为灰烬,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失落。最后,词人以"水阔天长,有梦难寻"收尾,道出了相思之苦和寻找希望的渺茫,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向来杂芜秽,今忽快心目。
堂成风尘表,巧枕龙顾麓。
主人喜高节,此君出幽谷。
我梢舞翠凤,烟霏度寒玉。
挺然霜雪操,下笑桃李俗。
窗户回繁阴,书帙荫新绿。
萧骚蕴胜致,日日意自足。
况闻政事余,清集忘窘束。
真有文字乐,厌饫三万轴。
却恐乐未央,遄归紫泥促。
从来此山中,不记几游历。
每缘困杯酌,未暇赋篇什。
屡恐为山羞,欲吟嗟思涩。
今晨始杖屦,醒眼看泉石。
草木呈幽姿,烟云舒秀色。
扪萝扣栖真,束燎穿大涤。
神工跨石梁,天巧镂岩壁。
仙人不可逢,灵箬无从得。
回观翠蛟舞,俯视云根屹。
何如出山去,飞腾霈甘泽。
忆昔介庵老,视我犹子弟。
于今于越州,必洒西州涕。
重忆郎中公,契与外氏通。
慨我未知学,一见宁发蒙。
公于介庵老,笔砚相亲友。
而于郎中公,学问躬授受。
与我非素交,有儿仍甚愚。
辱公收教之,举俗有是夫。
辱书示深眷,未报无加谴。
平日但闻风,今朝真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