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山闻杜鹃》
《燕山闻杜鹃》全文
宋 / 张舜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晓色千峰杳未分,声声哀怨出云根。

举头忽见思乡岭,何不他时别处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ànshānwénjuān
sòng / zhāngshùnmín

xiǎoqiānfēngyǎowèifēnshēngshēngāiyuànchūyúngēn

tóujiànxiānglǐngshíbiéchùwén

注释
晓色:清晨的天色。
千峰:众多的山峰。
杳未分:模糊不清。
声声:一声声。
哀怨:悲伤凄凉。
出云根:从云雾中传来。
举头:抬头看去。
忽见:突然看见。
思乡岭:想念家乡的山岭。
何不:为什么不。
他时:将来。
别处闻:在别的地方听到。
翻译
黎明时分,山峰朦胧难辨,
隐隐约约的哀怨声似乎从云层深处传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开篇"晓色千峰杳未分",形象地描述了清晨时分,山峰间微光初露,但还未能完全辨识各个峰峦之间的界限,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接着"声声哀怨出云根",诗人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哀伤的情感。这里的“哀怨”表明声音中带有一丝丝的愁苦,而这种声音似乎源自云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超脱。

第三句"举头忽见思乡岭",诗人在突然抬头之间,眼前出现了一片令人联想起家乡山岭的景象。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发现,也是情感上的触动。这里的“忽见”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土的强烈渴望和突如其来的思念。

最后"何不他时别处闻",诗人似乎在自问,为何不是在其他时间,在其他地方听到这令人怀旧的声音。这个问题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无限留恋,是一首集画意、声色与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
朝代:宋   字:芸叟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生辰:1065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书房杂咏二首·其二

久客思乡井,残躯怯岁年。

家能常食粥,口固不言钱。

铁补曾穿砚,韦联屡绝编。

卧闻儿讲学,起坐失沉绵。

(0)

书怀

无事自能心太平,有为终蔽性光明。

皮肤脱尽见真理,粱肉扫空甘菜羹。

处处浮家成野宿,时时策蹇作山行。

平生常笑羊裘老,史册犹存后世名。

(0)

己未岁暮

七十六年将到时,龙钟犹复强支持。

寒灯照影始知瘦,薄酒作酲方觉衰。

春日尚能持冷饼,花时未碍插繁枝。

痴顽应有傍观笑,自课园丁补槿篱。

(0)

一齿动摇似不可复留有感

晚境常忧豁可憎,苦留终不受丁宁。

主贫何恨客辞去,木老元知叶自零。

未害朵颐临肉俎,但妨叩齿读仙经。

从今有酒须勤买,莫学骚人要独醒。

(0)

题柴言山水四首·其一春

阴阴山木合,幽处著柴荆。

喧中有静意,水车终日鸣。

(0)

窗前作小土山蓺兰及玉簪最后得香百合并种之戏作

方兰移取遍中林,馀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