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之朔,衣皮而群。惟圣有作,被冒以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欲报之德,金石谐均。
生民之朔,衣皮而群。惟圣有作,被冒以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欲报之德,金石谐均。
这段文字摘自宋代文学家对于古代社会秩序的描绘和赞美。在这短小的诗句中,作者首先描述了人类早期以兽皮为衣、集体生活的情景。接着赞扬只有圣明之君能创造出文化文明,使人们脱离野蛮状态,拥有了礼仪与乐章,从而形成了社会等级秩序,并通过这些来区分贵贱。
诗句中的“金石谐均”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即便是最坚硬的金属与最柔软的丝绸之间都能达到平衡和谐调,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所追求的完美与和谐。同时,这也暗示着对圣君的崇拜,因为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君主被视为天道人心的体现者,是维护宇宙和社会秩序的关键。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远古至圣明君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于圣王之德的歌颂。这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传统礼制与社会秩序的重视。
樱桃带雨,近窗栊低亚。闲里匆匆过春社。
正高城,画角吹梦无端,天渐晓,梦到水精帘下。
梦残莺唤起,却道书来,小印分明玉人写。
冷语最销魂,花待郎归,待郎归,可怜花谢。
若留得、西湖柳绵儿,定说与,卿卿似侬游冶。
鹤怨猿惊,访邻寻里都非旧。
款门溪竹一枝无,莫问堂前柳。
梁燕移巢去久,土花斑苍苔半亩。
煮茶院落,烧笋光阴,几时能又。
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
不如蒲苇早飘零,却待秋风后。
那更当歌对酒,算空留、千金敝帚。
向人青眼,只有西山,倚栏窥牖。
梦中记得登山约,风声雨声催醒。
出郭浓阴,平堤新涨,此去柴桑村静。
寺门深迥,剩满地苍云,马蹄不稳。
人语吹来,重楼高倚万松顶。
还向虚亭坐久,听泉穿径竹,尘念都冷。
猿定安禅,鸟啼入梵,只有老僧心领。
经床试茗,却回忆年年,总孤清景。
犹是寻诗,一钟烟外暝。
卷起湘帘,是谁留住,巫山片云。
爱流苏百结,遥连步障,琉璃四角,低压文裀。
梅影笼宵,杨花扑昼,里许元来别有春。
闲思想,自同心撒后,不怕黄昏。
输他见惯横陈,笑比似、红墙隔几层。
记销金寒重,枕怜双粲,软绡凉透,床怯初分。
珠络明县,香筒暗减,围得柔乡到晓温。
无眠夜,听珊瑚钩响,第一销魂。
啼莺催去,便轻帆东下,居然游子。
我似春风无管束,何必扬舲千里?
官柳初垂,野棠未落,才近清明耳。
归期自问,也应芍药开矣。
且去范蠡桥边,试盟鸥鹭,领略江湖味。
须信西泠难梦到,相隔几重烟水。
剪烛窗前,吹箫楼上,明日思量起。
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
江城雁叫天如水,寒色苍苍草木死。
哀歌未断月东出,有才无命可流涕。
今我不乐思梅州,束带深衣百僚底。
天下规矩见卓绝,龙章麟角诸公子。
白头时节得蛮府,归来闭门呼不起。
惆怅平生狗马病,风后力牧长已矣。
为公问酒日日酤,薰天富贵忧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