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为纪念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所作的《荆公墓二首》(其一)。王安石以推行变法而闻名,诗中提到的“青苗法”是他在政治上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帮助农民借贷以缓解贫困。而“雪竹诗情”则可能暗指王安石的诗才和他清高的人格,以雪竹的坚韧比喻其品格。
首句“百岁谁人巧拙”,看似在问百年之后谁能评价王安石一生的是非功过,实际上是在感慨时光流转,历史长河中人物的成败难以定论。次句“一丘底处亏成”,则暗示即使王安石有争议的政策,也如同丘壑中的沟壑,难以完全抹去他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仰与对其生平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对王安石改革精神的肯定。
今古同流,鲛宫此日应千串。
未宜儿女独伤心,此恨凭谁见。宣室当年一面。
便拚与、青衫渍满。穷途日暮,祖帐风寒,悲秋莫辨。
携手河梁,归心望断风沙眼。
斑骓遗恨老英雄,但惜深杯浅。
莫上新亭望远,怕负却、纶巾羽扇。
天涯何处,一身遥寄,怎禁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