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
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
堂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
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
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
堂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
这首诗描绘了承诏堂与南山的紧密联系,以及堂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开篇“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点明了承诏堂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缘由,暗示其与南山的深厚渊源。接着“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运用比喻手法,将承诏堂比作少室山,强调其价值独特,不为外力所动摇,展现出一种超然独立的精神风貌。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两句,通过“君恩”与“林壑”、“古道”与“闾里”的对比,表达了承诏堂在君王恩泽下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变迁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堂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以松桂象征高洁与长久,预示着承诏堂周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承诏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江南无贺老,看万壑、出清冰。
想柳思周情,长歌短咏,密与传灯。
山川润分秀色,称醉挥、健笔剡溪藤。
一语不谈俗事,几人来结吟朋。堪憎。我发鬅鬙。
频赋曲、旧时曾。但春蚓秋蛩,寒篱晚砌,颇叹非能。
何如种瓜种秫,带一锄、归去隐东陵。
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