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客自南来,吴侬从北下。
解后黄河边,踪迹两相讶。
问我归何遽,问尔行何暇。
同是公车人,不及公车罢。
此时长安客,阗隘举子舍。
岂知风波间,有此閒昼夜。
于彼为桎械,于我如放赦。
难进而易退,聊用解嘲骂。
粤客自南来,吴侬从北下。
解后黄河边,踪迹两相讶。
问我归何遽,问尔行何暇。
同是公车人,不及公车罢。
此时长安客,阗隘举子舍。
岂知风波间,有此閒昼夜。
于彼为桎械,于我如放赦。
难进而易退,聊用解嘲骂。
这首诗描绘了南归途中在黄河边与北方旅人相遇的情景,充满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首句“粤客自南来,吴侬从北下”,点明了人物的来源地,南方的客人从南而来,北方的旅人从北而下,两地之人因旅途交汇于此。接着“解后黄河边,踪迹两相讶”两句,描述了两人在黄河边相遇时的惊讶之情,既是对对方行程的惊讶,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问我归何遽,问尔行何暇”,诗人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询问对方为何如此匆忙,自己也反问对方为何行程如此紧张,体现了对他人生活状态的好奇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接下来“同是公车人,不及公车罢”两句,将话题转向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指出他们都是为了仕途奔波的人,但又感叹自己不如那些已经离开官场的人。
“此时长安客,阗隘举子舍”描绘了长安城中考生们拥挤不堪的生活场景,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官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紧接着“岂知风波间,有此閒昼夜”两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中的风起云涌、昼夜不息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逃避。
“于彼为桎械,于我如放赦”形象地比喻了官场生活对人的束缚如同枷锁,而对诗人来说,则像是得到了释放。最后“难进而易退,聊用解嘲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进退维谷的无奈,以及通过自我调侃来缓解内心的苦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边偶遇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九十日春已十日,清晨閒步小园中。
池痕欲涨去年水,柳色渐回东畔风。
砥道歌游全似梦,专槃生化本无穷。
阴晴寒暖频占相,世事唯宜岁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