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
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
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
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
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深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昆虫生存状态的描绘,反映出一种宿命论和无常观。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诗人先提出一个哲学问题:如果天地不再生长万物,那些即将消亡的事物又将如何自处?接着通过对蚕的描写,表达了生命无常和宿命的观点。蚕忙碌地编织茧,终究化为蛾,这一过程在诗人看来,是一种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存状态。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生命和劳作的一种赞美。在这里,诗人通过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中生命力与生育力的赞叹。而最后两句,"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生活空间,香气浸透的内室里,每年都有新的丝绸被赐予人们。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力,更是对生命、自然和宿命的一次深刻探讨。
宦尘役役走长涂,岁晚离家只自吁。
风入破舆寒彻骨,雪穿疏幌乱沾须。
横陈瑞色今如许,定拟丰年可大书。
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