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笴陂前路,长吟问玉人。
琴堂时一望,雨霁九峰新。
野寺弛官禁,江楼纳客身。
还凭仙舄力,能使入山频。
白笴陂前路,长吟问玉人。
琴堂时一望,雨霁九峰新。
野寺弛官禁,江楼纳客身。
还凭仙舄力,能使入山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子升在石埭探访友人姚六康明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白笴陂前路”,以“白笴”点出地点,暗示了环境的清幽,而“前路”则引出了探访之旅的开始。次句“长吟问玉人”,诗人以“长吟”表达内心的感慨,以“问玉人”寄寓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展现出探访过程中的情感波动。
接着,“琴堂时一望,雨霁九峰新”,诗人偶尔回望琴堂,此时雨后初晴,远眺九峰,景色焕然一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对友情的珍惜。随后,“野寺弛官禁,江楼纳客身”,描述了诗人探访途中所见的野寺和江楼,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友人身份的尊重。
最后,“还凭仙舄力,能使入山频”,诗人借助想象中的“仙舄”之力,频繁地进入山中,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友情的深厚依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探访友人时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友情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大化何茫茫,生死等朝暮。
见面未几何,幽明已殊路。
人皆劝君仕,况未年迫暮。
哀哉万里行,朝命惜虚付。
虽有善教才,不得一远布。
六旬命非促,岂不见晞露。
知命俭亦乐,闻道死乃安。
平生嗜欲薄,既逝魂气完。
念昔久缔交,文饮意屡欢。
握手龙墀上,天风飒高寒。
归来忽永诀,不复其杯盘。
盖棺事始定,长夜嗟漫漫。
云间九华秀,君心岂能忘。
亲朋亦别久,终不返故乡。
诸孤泣诉我,我亦泪浪浪。
东风三月暮,送柩出泮庠。
归舟驾言发,佳城在青阳。
所期贤子孙,勉嗣先业光。
莲公画称东吴精,草蔓花房未尝写。
森张意象亭毒表,辄有神人助挥洒。
常州貌得剑井松,剑气曣温相郁葱。
膏流节离祸幸免,至今颜色青于铜。
孔庙之桧尤硉矹,地媪所守龙所窟。
栾柯落阴根走石,疑是忠臣旧埋骨。
松兮桧兮岂偶然,陵霜轹雪兵燹年。
箭痕刀瘢尽皲裂,用命欲拄将崩天。
王姚凭城亲被坚,身歼城破百代传。
无人上请配张许,日夜二物风雷缠。
郑君古君子,此文此画良有以。
我题短章非斗靡,用吊忠魂附遗史。
吁嗟烈士长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