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衣又值景荒凉,泽国砧声夜有霜。
病后欲寻元亮隐,愁来无复孟嘉狂。
树连凉馆迷秋色,潮落横塘冷夕阳。
却忆冶城山上约,不胜清兴搅吟肠。
授衣又值景荒凉,泽国砧声夜有霜。
病后欲寻元亮隐,愁来无复孟嘉狂。
树连凉馆迷秋色,潮落横塘冷夕阳。
却忆冶城山上约,不胜清兴搅吟肠。
这首明代童轩的《九日(其一)》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授衣又值景荒凉”点出时令已至寒露,人们开始缝制冬衣,而环境显得凄清冷寂。"泽国砧声夜有霜"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捣衣声在霜降的夜晚回荡,增添了萧瑟气氛。
诗人病后心境变化,渴望如陶渊明那样归隐,“病后欲寻元亮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然而,“愁来无复孟嘉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法释放的哀愁,昔日的豪放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愁绪。
“树连凉馆迷秋色,潮落横塘冷夕阳”两句通过描绘周边环境的冷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夕阳西下,秋水连天,凉馆之外的景色模糊不清,更显凄清。
最后,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冶城山上的约定,“却忆冶城山上约”,但这份清雅的兴致如今却被愁绪所扰,“不胜清兴搅吟肠”。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秋意感受和复杂的人生感慨。
菡萏初舒艳,奇芬晕碧霄。
中洲欣邂逅,南浦自招摇。
莹色涵香雾,新袍坼绛绡。
娉婷自珍爱,秾郁更清超。
照水临青镜,偎蘋倚彩翘。
骈枝疑贯宠,并萼似争娇。
绰约霞初映,披敷烟正销。
须蕤金粉嫩,房闯玉冠乔。
月下仙人氅,风前公子袍。
清虚云步湿,沉浸瀣津饶。
濯濯灵脩质,盈盈神女标。
孤贞无漫蔓,雅则绝纤妖。
喜动文鸳舞,光摇锦鲤跳。
琼根托绀洁,翠盖障炎嚣。
静赏联瑶席,芳搴集桂桡。
姚园多猥俗,陶径亦萧条。
华井分流润,天池引脉遥。
须移玄圃种,莫向若耶漂。
木末兴幽诧,濂溪结冥招。
怀之思远道,秋入鬓萧萧。
秋气日寥迥,万象皆苍苍。
朝暾被渥露,草木含晶光。
西成方届候,农事将筑场。
于焉省敛穫,令典重百王。
轻轩屏前置,夙驾无严装。
郊原一以眺,烟树纷成行。
微风散深樾,清流抱回塘。
土脉秀且沃,篝车郁相望。
新䥥粲如月,刈此溪云黄。
捃拾复何幸,遗秉满道旁。
鸟雀互翔集,妇子咸悦康。
行将吹苇籥,报尔千斯箱。
眷言三时勤,艰难讵可忘。
茫茫视九壤,岂尽歌丰穰。
二釜苟不充,予饥惄如伤。
幸兹乐有年,时若雨与旸。
勖哉慎所丽,田功庶无荒。
平生爱石心,惟有石始知。
两脚落荒城,苔岑悲索离。
谁谓补天具,日见乃忽之。
含笑抱之进,马卒俱暗嗤。
世有非常原,固无怪汝疑。
茶夫小儿手,指意任所为。
妙在不经心,遂与岩壑期。
峰峦有重复,嵌窦亦生姿。
果然惬所欲,百绕未觉疲。
谁为后来者,聊乐某在斯。
华严世界。装点秋风,比春风多态。
翛然如幻,即现出、千种色身无碍。
神清味远,说是法、问谁能解。
解得时、天女维摩,许共大乘同载。
一樽莫恨开迟,看过了重阳,霜饱犹在。
如人澹泊,平等性、惟有此花偏爱。
横斜疏影,嘱岭上、寒梅相待。
待南枝、十月先开,共助岁寒丰彩。
写将玉蕊齐飞,疑是侍儿偷扑。
顾影娉婷,一对一双追遂。
斜翻侧掠仍多事,更向花房同宿。
算人间只有,太常仙子,受全清福。
阅群芳、自碧桃红杏,挨到岭梅篱菊。
霞帔霓裳,五色麻姑裙幅。
蒙茸低衬苍苔浅,风起香粮吹足。
惜娇姿合伴,桂楝兰桡,荷衣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