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闻玉磬即过门,漫说金灯不破昏。
等是此身俱物化,云何五百至今存。
谁闻玉磬即过门,漫说金灯不破昏。
等是此身俱物化,云何五百至今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览石头庵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和对人生的感悟。首句“谁闻玉磬即过门”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仿佛听到玉石制成的磬声就能寻到庵门。接着,“漫说金灯不破昏”暗示了庵中的宁静,即使金灯照明,也无世俗喧嚣。
“等是此身俱物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万物变化的体悟,认为无论贵贱,生命终将化为尘土。“云何五百至今存”则以“五百”象征时间长久,表达对庵中留存的古老禅意的惊叹。
整体上,诗人在游玩中融入了对生死、自然和禅宗的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张公洞主寄书来,分付閒云老石苔。
莫放俗尘轻点污,祗容诗客暂裴回。
巢松白鹤将为马,夹道红桃倘可媒。
巾舄未知何日到,小山高兴付深杯。
村居断来往,摊书挍陶阴。
寥寥三百载,谁鼓紫阳琴。
萤爝无远照,转展费沉吟。
新声乱古雅,嘈嘈或愔愔。
念昔与君期,迪我以妙音。
中道忽仳离,宿疚郁中襟。
支离事铅椠,何以希回参。
湛湛图灵高,渊渊沧溟深。
栖栖坐迟暮,鶗鴂鸣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