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渔家傲.观边女调神》
《渔家傲.观边女调神》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渔家傲

割肉如山生啖取。黄羊不及青羊饫。

腹饱还须多饮乳。庐帐里。膻风吹起沙如雨。

两两调神蒙古女。花冠对插山鸡羽。

大汉将军香火主。歌且舞。威灵莫把藩儿怒。

(0)
鉴赏

这首《渔家傲·观边女调神》描绘了边疆地区蒙古族妇女在祭祀活动中的场景,展现了她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割肉如山生啖取”,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蒙古族妇女在祭祀时的豪放与勇敢,他们将大量肉类直接生食,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粗犷与自由。

“黄羊不及青羊饫”,通过对比黄羊和青羊,强调了蒙古族妇女在饮食上的选择与偏好,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对食物的渴望和满足感。

“腹饱还须多饮乳”,进一步描述了蒙古族妇女在饮食习惯上的特点,强调了奶制品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游牧民族对自然馈赠的依赖与尊重。

“庐帐里。膻风吹起沙如雨”,描绘了蒙古族妇女在帐篷内进行祭祀的情景,膻风指的是带有羊奶或牛羊肉香气的风,形象地表现了草原生活的气息,而“沙如雨”则生动地描绘了风沙弥漫的景象,突出了边疆环境的艰苦与壮丽。

“两两调神蒙古女”,点明了蒙古族妇女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她们通过舞蹈、歌唱等方式与神灵沟通,展现了她们的精神世界和信仰。

“花冠对插山鸡羽”,描述了蒙古族妇女在祭祀时的装扮,花冠和山鸡羽象征着她们的美丽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大汉将军香火主”,提到汉族将军作为祭祀的主持者,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共同的文化传统。

“歌且舞。威灵莫把藩儿怒”,最后两句表达了蒙古族妇女在祭祀时的欢愉氛围,同时提醒统治者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边疆民族,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和谐共处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蒙古族妇女在边疆祭祀活动中的独特风采,以及他们与自然、神灵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奉使镇州行次承天行营奉酬裴司空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0)

拥鼻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

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

(0)

哭花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0)

早归

去是黄昏后,归当胧?时。叉衣吟宿醉,风露动相思。

(0)

日高

朦胧犹记管弦声,噤㾕馀寒酒半醒。

春暮日高帘半卷,落花和雨满中庭。

(0)

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而芃然蕃殖自余游者未始以芳草为遇矣因悲夫物有厌常而反不若混然者有之焉遂寄情于此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

各言艺幽深,彼美香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

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

赏际林壑近,泛馀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

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

贞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