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妾罗衣薄,君王寝殿深。
何须矜艳色,不自用黄金。
马上千行泪,宫中一片心。
琵琶弹不尽,总向玉关寻。
贱妾罗衣薄,君王寝殿深。
何须矜艳色,不自用黄金。
马上千行泪,宫中一片心。
琵琶弹不尽,总向玉关寻。
这首《昭君怨》是明代诗人沈鍊所作,通过对昭君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与对命运的无奈。
“贱妾罗衣薄,君王寝殿深。”开篇以昭君的身份和环境设定,暗示了她作为宫女的卑微地位与远离君王的距离感。罗衣薄,不仅指衣物的轻薄,也暗喻了身份的低微和处境的脆弱。
“何须矜艳色,不自用黄金。”这两句是对昭君美貌与财富的反问,意在强调她的美貌并非获得君王宠爱的关键,而真正的价值在于自身的品德与智慧。不自用黄金,可能是指不应过分依赖外在的物质条件来获取地位或关注。
“马上千行泪,宫中一片心。”这里通过对比昭君在宫中的孤独与外界的思念,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马上千行泪,可能是她在离别家乡、远赴异域时的泪水;宫中一片心,则是她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琵琶弹不尽,总向玉关寻。”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昭君弹奏琵琶,表达了她无法言说的哀愁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玉关,即玉门关,位于今甘肃敦煌,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象征着昭君远嫁的地点。这句话意味着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完全表达出心中的情感,只能将思念寄托于远方。
整体而言,《昭君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她面对命运安排时的无奈与抗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