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转儒官四十年,老来归隐向林泉。
盖间茅屋留云住,扫片松阴借鹤眠。
炊黍忽成身后梦,买山虚费杖头钱。
郎君鹄立青霄上,分得恩波及墓田。
五转儒官四十年,老来归隐向林泉。
盖间茅屋留云住,扫片松阴借鹤眠。
炊黍忽成身后梦,买山虚费杖头钱。
郎君鹄立青霄上,分得恩波及墓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官员在晚年选择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和心境。首联“五转儒官四十年,老来归隐向林泉”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选择,五转儒官,意味着经历了多次升迁,四十年的官场生涯后,他选择了退隐,转向自然的怀抱。颔联“盖间茅屋留云住,扫片松阴借鹤眠”通过描绘简朴而充满自然之美的居所,以及与云、鹤共处的画面,展现了归隐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颈联“炊黍忽成身后梦,买山虚费杖头钱”则表达了对过往功名利禄的反思,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与释然。尾联“郎君鹄立青霄上,分得恩波及墓田”以比喻的手法,将归隐者比作鹄立于青霄之上,象征着精神的高洁与超脱,同时暗示其虽已离世,但其恩泽仍惠及后人,包括墓田,体现了对后人的关怀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山林的转变,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人生价值的追求,充满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