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文经训义揄扬,鱼雅儒簪晋两行。
笃志近思研学问,思艰图易劭农桑。
春台共喜时方鬯,广厦宁惟例举常。
周孔吾师游意切,推行独惭未云遑。
书文经训义揄扬,鱼雅儒簪晋两行。
笃志近思研学问,思艰图易劭农桑。
春台共喜时方鬯,广厦宁惟例举常。
周孔吾师游意切,推行独惭未云遑。
此诗《仲春经筵》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展现了其对儒家学问的深刻理解和深厚造诣。诗中以“书文经训义揄扬”开篇,点明了通过阅读经典来弘扬儒家教义的主题。接着,“鱼雅儒簪晋两行”,运用比喻手法,将儒家学者比作鱼雅之士,形象地描绘出他们严谨治学、追求知识的精神风貌。
“笃志近思研学问,思艰图易劭农桑。”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与实践生活中的态度,强调了他们不仅致力于学问的深入探讨,还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体现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
“春台共喜时方鬯,广厦宁惟例举常。”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时节,学者们聚集一堂,共享学术盛宴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学术交流和创新的期待,以及对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开放态度。
最后,“周孔吾师游意切,推行独惭未云遑。”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深受周公与孔子的教诲,但在推广和实践儒家思想方面仍感不足,表达了对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反思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弘历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帝王对于国家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学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之情。
罗浮梦径。把湖堤片月,赚出山顶。
彩笔携来,写照清波,沉沉鹤睡刚醒。
红香勒住春如海,怕玉笛、声声吹冷。
最羡它、十二楼台,合趁词仙双影。
怎作天涯萍梗,挂帆待去也,香散孤岭。
絮果因缘,草次浮生,总是人天愁境。
松花墨沈桃花纸,便有句、应无人省。
更几时、买棹重来,旧约西溪试茗。
青鸾飞杳隔遥峰。玉镜已成空。
红颜花命无多艳,怕支持、廿四番风。
慧福堪怜草草,幽昙忒煞匆匆。十年侬亦寄萍踪。
陈迹感泥鸿。伤春接著悲秋病,尽消磨、岁月愁中。
遥忆庾公亭畔,谁人石倚玲珑。
我爱勺湖住,三伏暑全忘。
谁家闹红,双桨来往乐无央。
畅好雨馀天气,记取薄罗衫子,兜住水云凉。
一事与君说,花欲傲诗狂。指城西,几株柳,挂斜阳。
有时鬓丝,风过献上藕花香。
千古高山流水,倘肯一弹再鼓,侬为解琴装。
如此好风月,那用一钱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