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为湖足放舟,烟篷越可作清游。
谁知塞景新宜雨,不异园池旧泛秋。
饱挹凉风侵翰席,倏看潦水涨溪流。
空明独对萧条境,底有机心猜野鸥。
引水为湖足放舟,烟篷越可作清游。
谁知塞景新宜雨,不异园池旧泛秋。
饱挹凉风侵翰席,倏看潦水涨溪流。
空明独对萧条境,底有机心猜野鸥。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泛舟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引水为湖足放舟”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由人工开凿的湖泊中,自由自在地划船游玩的场景。接着,“烟篷越可作清游”,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置身于烟雾缭绕的篷船上,享受着清雅的游览。
“谁知塞景新宜雨,不异园池旧泛秋。”这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雨中的景色如同初秋一般宜人,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四季变换之美。通过“新宜雨”和“旧泛秋”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在不同季节的美丽变化。
“饱挹凉风侵翰席,倏看潦水涨溪流。”诗人在这里通过感受凉风拂过,以及看到雨水汇聚溪流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凉风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也预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动态美。
最后,“空明独对萧条境,底有机心猜野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面对空旷而宁静的环境,诗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世俗的纷扰和机巧之心,与野鸥和谐共处,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泛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脩竹幽兰伴高卧,新诗不待江山左。
开缄快读耳目醒,睡魔奔迸愁城破。
悬知大手千人英,且拟二招吟只些。
暂时虽现宰官身,百事疏慵无所作。
郊居未敢厌岑寂,且烹杞菊充朝饿。
劝兄不须梦惠连,鄙句安能婉如佐。
冰壶玉碗幸无瑕,莫使游尘得轻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