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人寂寂,涧曲水沄沄。
顾尔非忘世,遗身在白云。
山深人寂寂,涧曲水沄沄。
顾尔非忘世,遗身在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深邃与人的孤独,以及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山深人寂寂”,开篇即点出环境的幽静,山之深邃与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寂寂”二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沉静与超脱。
“涧曲水沄沄”,转而描写山涧中的流水,曲曲折折,潺潺流淌,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句通过动态的水流,与上一句的静态山景形成互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顾尔非忘世,遗身在白云。”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反思。这里的“尔”指代自然,诗人似乎在说,虽然身处自然之中,但并未忘记世间之事,而是选择将身心融入白云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精神自由的向往,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芳红尽歇。剩逸艳幽香,还更清绝。
花瘦如人,情淡于春,阅尽几多炎热。
蛾眉虽自伤迟暮,珍重得、此生晚节。
对一樽、疏影横斜,酽得醉来颜色。
人道秋光老也,纵霜严露冷,犹任催折。
寂寂东篱,几度黄昏,剩有残枝待月。
幽人不与怜憔悴,更何许、空山太息。
尽断魂、风雨重阳,守我向时孤洁。
旅思无聊,凭栏处、泪痕重叠。
喜擎掌、双珠耀玉,聪明冰雪。
慰我萧条同剪烛,怜它娇小关情切。
奈匆匆、买棹又登程,添凄咽。须记取,春宵节。
频牵袂,难言别。念关山渺渺,杜鹃啼血。
别梦人生偏易醒,风尘宦海浑难脱。
怕临风、怊怅各西东,心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