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天台东路遥,赤城霞色带层标。
青山乞食林中晚,沧海浮杯夜半潮。
下界人烟分岛屿,上方钟梵出云霄。
尘踪自愧迷津久,愿得从师度石桥。
雁荡天台东路遥,赤城霞色带层标。
青山乞食林中晚,沧海浮杯夜半潮。
下界人烟分岛屿,上方钟梵出云霄。
尘踪自愧迷津久,愿得从师度石桥。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僧游天台》描绘了僧人游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僧人的祝福。首句“雁荡天台东路遥”以雁荡山和天台山相隔遥远,暗示旅程的艰辛,也寓含着对僧人毅力的赞美。次句“赤城霞色带层标”则描绘了赤城山日出时的绚丽景象,为僧人的行程增添了神秘色彩。
“青山乞食林中晚”写僧人在山林深处寻找食物,体现了僧人的清贫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而“沧海浮杯夜半潮”则通过深夜海潮涌动,象征着僧人的旅途充满未知与变化,同时也暗含着对僧人修行智慧的期待。
“下界人烟分岛屿”描绘了人间烟火气,与僧人的出尘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感慨。最后一句“愿得从师度石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僧人能够引导自己走出困惑,找到内心的宁静,通过“度石桥”这一意象,寓意僧人的智慧能帮助他渡过人生的难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寄情,既表达了对僧人游历的祝愿,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慨,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