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由天岂易知,悠悠浩劫孰能移。
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
制胜何曾胸有竹,担忧徒见鬓成丝。
相如已去廉颇老,将帅中原少白眉。
成败由天岂易知,悠悠浩劫孰能移。
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
制胜何曾胸有竹,担忧徒见鬓成丝。
相如已去廉颇老,将帅中原少白眉。
这首诗《书叹(其四)》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成败由天岂易知,悠悠浩劫孰能移。”开篇即揭示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浩劫的难以改变性,暗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世事的沧桑。接着,“悠悠”二字描绘出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深远,“孰能移”则强调了灾难的不可逆转,引人深思。
颔联“枕戈待旦眠难稳,运饷量沙势不支。”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紧张与艰苦。士兵们时刻准备着,但夜晚的宁静却难以入眠,表现了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运饷量沙”形象地展现了后勤补给的艰难,暗示了战争的持久和资源的匮乏。
颈联“制胜何曾胸有竹,担忧徒见鬓成丝。”转折至对战略与决策的反思。诗人指出,即便在战略上有所规划,也难以确保胜利,担忧之情只能让两鬓斑白。这反映了对决策者智慧与勇气的质疑,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洞察。
尾联“相如已去廉颇老,将帅中原少白眉。”以历史人物司马相如和廉颇为例,表达了对当前人才稀缺的感慨。司马相如才华横溢,而廉颇虽英勇,年岁已高,暗示了当今缺乏能够力挽狂澜的杰出将领。这一联既是对现实的批评,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深刻地探讨了历史的无奈、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才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娄有史君子,分甘草泽居。
昔曾青城游,袖秘玉函书。
质性既厚朴,幼怀乡曲誉。
牵牛朝出耕,萧艾手自锄。
野藿香可美,篱鞠味堪菹。
吾友大黄君,一病半夏馀。
维子多远志,从容驾轩车。
剖决明表里,调剂气旋苏。
愧乏明珠报,长歌酒频酾。
征鸿行当归,微阳起石渠。
相思子不见,扳桂下庭除。
门有车马客,长揖别我归。
客行岁云暮,霜雪沾人衣。
居人送客城南道,北风猎猎吹沙草。
君今一去来何时,昨日相逢苦不早。
君当为我歌,我当酌君酒。
酒酣拔剑起,芒光射牛斗。
宝剑乃神物,请君慎藏之。
土花绣涩毋足惜,风雷变化须有时。
拍天烟水,问何人十筑,遍栽杨柳。
险绝独山门两扇,拦住太湖东走。
环石为城,诛茅作屋,结构原非偶。
此间小隐,折腰肯换升斗。
最怜蟹簖连村,菱花拂棹,到处喧鸡狗。
大好清风来四面,顿觉凉生双肘。
螺髻千层,波涛万倾,把酒同消受。
累侬神往,梦醒几度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