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月闻砧》
《夜月闻砧》全文
明 / 刘珝   形式: 古风

八月九月秋气高,长林落木风萧萧。

白苧秋深不堪著,轻寒欲试新剪刀。

城头霜飞露华湿,城下寒蛩啼更急。

当户谁家捣练声,风高不碍重城入。

千杵万杵声未停,已知力倦心怦怦。

天清月冷几人语,塞北江南今夜情。

不怨捣衣寒苦早,惟愿著衣人不老。

万里归来未有期,昨日官家颁絮袄。

(0)
鉴赏

这首《夜月闻砧》由明代诗人刘珝所作,描绘了秋夜月色中,捣衣声声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开篇“八月九月秋气高,长林落木风萧萧”,以秋日的高远和落叶的萧瑟渲染出一种清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白苧秋深不堪著,轻寒欲试新剪刀”两句,通过衣物的更换与季节的更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城头霜飞露华湿,城下寒蛩啼更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霜露湿透了城墙,寒蛩的叫声更加凄厉,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孤寂与寒冷。紧接着“当户谁家捣练声,风高不碍重城入”则将视线转向了家庭生活,捣衣声在风高的夜晚依然清晰可闻,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城墙,传递着家的温暖与思念。

“千杵万杵声未停,已知力倦心怦怦”表现了捣衣人的辛劳与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家人的牵挂。最后“天清月冷几人语,塞北江南今夜情”将思绪拉向更广阔的时空,无论是身处塞北还是江南,此刻都共同沉浸在这一夜的月色与捣衣声中,情感共鸣。

“不怨捣衣寒苦早,惟愿著衣人不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也不抱怨,而是希望家人能够健康长寿。最后一句“万里归来未有期,昨日官家颁絮袄”则透露出诗人可能身在异乡,渴望早日归家的心情,以及对官府发放衣物的感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深沉,以及对家的深深眷恋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刘珝

刘珝
朝代:明

刘珝(1426年~1490年),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弘治三年(1490 年)病逝,谥文和。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晚年致仕还乡,事亲尽孝。著有《青宫讲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猜你喜欢

高端叔挽词·其三

满卷变离骚,欧公一素袍。

岂惟将厚意,要使丐残膏。

宿草成千古,生刍为一号。

虽无韩子诔,贞曜本来高。

(0)

病目初愈张子家有诗次韵

年来视物隔褷䙰,祇有昏花似退之。

强起归鸿聊自放,妙穿悬虱恐难为。

相亲黄奶交亲绝,见代青姑事寖危。

写照苦添云蔽日,不应更诮虎头痴。

(0)

胡监岳挽词

赋就八叉手,文高三折肱。

青衫双鬓雪,黄卷短檠灯。

梦断采芹水,神凄下马陵。

诸郎追五桂,洗眼看飞腾。

(0)

郑司法挽词·其一

襟袍空无碍,精神老不衰。

家传司业学,句逼简斋诗。

荒瘠留阴德,平反有去思。

功名赍志没,回施称家儿。

(0)

林正惠公挽词·其二

去国名逾重,还朝道益尊。

清虚怀骨鲠,严冷带春温。

公绰真无欲,臧孙尚立言。

骑箕虽永隔,精爽俨如存。

(0)

宜人杨氏挽词·其二

梦入枌榆社,心游水竹湾。

丐归期拜寿,近侍望承颜。

一昨闻微恙,宁知竟大还。

佳城无路到,夫妇泪俱潸。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