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与怀念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精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和往日宴席的深切思念。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一句,设定了诗人的行动轨迹,从早晨离开某个地方到晚上参加宴会,地点则从北方的平扆迁移到南方的湘水之滨。这里的“平扆”和“湘南”,不仅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转移。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描述的是一个细腻的生活画面,一只小兔子温暖地躺在带有香气的烟雾中,而金色的鱼鳞层层叠加,如同轻柔的扇子摇曳。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致,也透露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情怀。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则是对自然界动植物行为的观察,春天蚕虫因为饥饿而吃掉树叶,使得君子的马匹也跟着受影响;大雁为了躲避射向它们的箭矢,不得不改变飞行路线。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相互作用的感悟。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中,“宝柱”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乐器,而“惜离弦”则表达了一种对音乐、艺术的留恋之情;“流黄”和“悲赤县”则是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怀念,可能与特定的人或事相关联。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描述的是一场宴席上的情景,“理钗”指的是整理头饰,“低舞鬓”则是女性在舞蹈时低垂的鬓发;“换袖”和“回歌面”则表明宴会上的人们穿梭往来,交换着衣物或重新开始歌唱。这些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欢乐的情绪。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晚上的垂柳尚未变得细如丝线,而春天的花瓣却已经像雪花一样纷飞。这样的比喻既强调了季节变化,也凸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家乡之地(“故里曲”)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甚至超过了对往日豪华建筑(“青楼宴”)的情思。这句也可以看作是整首诗的感情高潮。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对于自然、生活和记忆都有深刻感悟的诗人形象。他的语言运用优美,意境丰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审美价值的佳作。
东村李生蜀方伯,犀带金绯光棨戟。
封章三上大明宫,乞得身閒发未白。
西村李生老从事,饱吃鞭捶忘啐詈。
部使命休不肯休,屡叫阊阖干势位。
沙溪狂士老弥狂,怕听时事生雌黄。
二生同心复同姓,业同笔砚生同乡。
胡为末路异轨辙,眼底谁工复谁拙。
鸡虫得失安能知,蝜蝂高缘徒自灭。
西飞白日东流水,劝君为君惜寸晷。
年踰六十尚奔忙,不见北村杨豸史。
一心斋古高云多,潇洒衣冠在耆耋。
许身孝义日月悬,传家节操圭璋洁。
三槐荫郁敷广堂,裁培雨露瓜初瓞。
槐生直干当清霄,槐有深根下盘结。
如旦如曾自本源,生封死谥推前烈。
秋风瑟瑟吹白杨,秋草芊芊带孤碣。
鹤驭飘飖去不还,杜鹃啼尽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