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到山中路,又见青松画里生。
拟着茅堂最深处,石窗凉雨听秋声。
十年不到山中路,又见青松画里生。
拟着茅堂最深处,石窗凉雨听秋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十年后重访山中,发现松树如同画卷中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慨与向往。诗中的“拟着茅堂最深处,石窗凉雨听秋声”一句,更是将人带入了一幅静谧、清幽的画面之中,仿佛能听到秋雨敲打石窗的声音,感受到深山中独有的宁静与凉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田园的深厚情感和审美追求。
陶翁清节人可追,陶诗妙处吾所师。
百篇昭昭揭日月,行云流水无定姿。
颠倒后前昧甲子,可忍白璧犹小疵。
三家纪述互舛駮,千载传授仍参差。
远孙挺立翁不死,吏隐平挹乡里儿。
空洞胸襟著今古,遗编订正当属谁。
扶微擿隐究茫昧,别白苍黑分毫釐。
翁拔俗心诗其寓,彼未易识此则遗。
幽意隐义眼中了,笔端有口今见之。
细书大字肯及我,故人嘉惠良不赀。
摩挲老眼屏汤熨,欻讶毛孔生凉飔。
归装不忧更空匮,招隐正用宽衰迟。
世间报施有厚薄,自顾壁立谋晨炊。
心期烱烱共一月,未妨相望天之涯。
坐曹可胜劳,出郭复行役。
半年定海令,三度慈溪客。
慈溪足胜处,山秀江缭碧。
终然萦梦寐,遑此事游历。
高轩閟龙虎,表表市阛侧。
得兴不暇慵,徙倚且数刻。
洞户初推敲,阶除旋登陟。
向来攫怒势,枯干抱顽石。
乃知名实间,未易胶今昔。
尚喜诗翁碑,不受苍藓蚀。
可但神所护,人未忘翁德。
非使老眼明,斯游竟无得。
老子箪食师颜渊,忧世不合居民先。
今年不雨春破夏,惴惕亦复针毡然。
嗟嗟五月河无水,温饱之望疑已已。
一雨滂浪弥夜旦,龙伯至仁端起死。
国史未用书旱雩,人神幽显修交孚。
老子一饱危不给,恩私仰戴君大夫。
君恩如天不遗物,龙伯岂应甘蠖屈。
使君况是龙之友,偕儿同依赵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