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兆机先已决疑,何须休咎揲灵蓍!
但教台上自隗始,何必芦中与子期!
心有心心心印处,月看月月月圆时。
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事兆机先已决疑,何须休咎揲灵蓍!
但教台上自隗始,何必芦中与子期!
心有心心心印处,月看月月月圆时。
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这首清代王松的《放言五首(其三)》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观点。首句“事兆机先已决疑”暗示了诗人对于事情的预判和决策能力,认为事情的征兆已经揭示了结果,无需再借助占卜来寻求答案。接下来,“何须休咎揲灵蓍”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信,表示不必依赖传统的卜筮方法。
“但教台上自隗始”借用典故,表达出只要自己能像古代贤者隗嚣那样在适当的位置发挥影响力,就不必像管仲与鲍叔牙那样期待他人的认同。“何必芦中与子期”则借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与高渐离的故事,意指不必期待他人相知,自己有能力独立行事。
“心有心心心印处,月看月月月圆时”两句,通过内心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信念的执着和对圆满结局的信心。最后一句“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揭示了诗人的处世哲学,即不追求世俗的认同,而更在乎自我认知和内心的满足,不担心别人是否理解,只忧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自信、独立和内省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