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无不及,乳獭将子行。
谁家苦竹林,中有读书声。
仁政无不及,乳獭将子行。
谁家苦竹林,中有读书声。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权德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情境和意境,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生活、学术修养与平和社会的向往。
"仁政无不及,乳獭将子行。"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其中“乳獭”是一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野兽因人间太平而失去凶猛本性的象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即使是野兽也能够安心生育,显示出一种深远的和谐与安全。
"谁家苦竹林,中有读书声。"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学者隐逸图景。“苦竹林”可能并非真的苦难,而是一种幽静、清雅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在其中专心致志地研习书籍,传递出一种文化修养与个人追求知识的氛围。读书声不仅是知识积累的声音,也象征着文明的传承和心灵的滋润。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宁静和希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