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承庭训戒嘉兵,底事犁庭剪骇鲸。
宛马已看来万里,屠苏应许预元正。
冠裳陪处卿云拥,韶頀传时瑞凤鸣。
守在四夷常勖志,敢誇驭远有权衡。
敬承庭训戒嘉兵,底事犁庭剪骇鲸。
宛马已看来万里,屠苏应许预元正。
冠裳陪处卿云拥,韶頀传时瑞凤鸣。
守在四夷常勖志,敢誇驭远有权衡。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宴准噶尔夷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深沉的政治智慧。
首联“敬承庭训戒嘉兵,底事犁庭剪骇鲸”,开篇即以“庭训”点明宴会背景,表明了对和平的尊重与对战争的警惕。通过“嘉兵”与“犁庭剪鲸”的对比,既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可能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决心。
颔联“宛马已看来万里,屠苏应许预元正”,进一步描绘了对远方的期待与对未来的祝愿。宛马,古代传说中的骏马,这里象征着远方的使者或国家;“万里”则强调了距离之远,寓意着对远方文明的尊重与渴望交流。同时,“屠苏”作为新年饮的酒,预示着对新年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许。“预元正”则暗示了对新年和平与繁荣的期盼。
颈联“冠裳陪处卿云拥,韶頀传时瑞凤鸣”,通过“冠裳”、“卿云”、“韶頀”、“瑞凤”等意象,营造出庄重而祥和的宴会氛围。其中,“卿云”象征着朝廷的尊严与威仪,“韶頀”代表音乐的和谐与文化的传承,“瑞凤”则是吉祥与和平的象征。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盛况,更体现了对文化、礼仪与和平的重视。
尾联“守在四夷常勖志,敢誇驭远有权衡”,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边疆稳定与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守在四夷”强调了边疆安全的重要性,而“常勖志”则表明了对维护国家安定的决心。最后,“敢誇驭远有权衡”则体现了对自身能力与责任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策略的审慎与权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外交与内政的深思熟虑,也体现了他对和平、文化、礼仪以及国家治理的高度关注与追求。
所思亦难尽,及晓叹何深。
无根而愁种,飘然乃秋心。
微凉生虚牖,一叶下危襟。
云风俱不息,凄响落浮阴。
庭树先为感,萧瑟渐千林。
以兹荣瘁理,动我今古吟。
四时相摇落,一室比登临。
怀人芳草怨,招隐桂丛寻。
何繇悲气遣,古愁不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