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清绝,泛湖光中夜,翛然孤引。
一片玲珑惊骤冷,月底杨花吹鬓。
渔屋风生,蓬窗人悄,谁解听高韵。
细波轻桨,睡鸥沙际难稳。
长叹系梦西泠,夷犹片棹,欲去频无准。
闻说交芦庵外树,犹怨当年先隐。
半霎沉埋,水孤天阔,渺渺游人恨。
传来新句,旧愁平地盈寸。
越山清绝,泛湖光中夜,翛然孤引。
一片玲珑惊骤冷,月底杨花吹鬓。
渔屋风生,蓬窗人悄,谁解听高韵。
细波轻桨,睡鸥沙际难稳。
长叹系梦西泠,夷犹片棹,欲去频无准。
闻说交芦庵外树,犹怨当年先隐。
半霎沉埋,水孤天阔,渺渺游人恨。
传来新句,旧愁平地盈寸。
这首《百字令》是清代诗人李慎溶对林畏庐泛舟湖上的作品的和作。诗中描绘了夜晚湖面上的清幽景色,以“越山清绝,泛湖光中夜”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一片玲珑惊骤冷,月底杨花吹鬓”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湖面的冷冽与飘落的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季节变换的景象。
“渔屋风生,蓬窗人悄,谁解听高韵”三句,将画面转向湖畔的渔屋,描绘了静谧的夜晚,只有风声与偶尔的高韵(可能是渔歌)在空旷的湖面上回荡,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接下来,“细波轻桨,睡鸥沙际难稳”则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平静与生命的和谐共存,鸥鸟在沙滩上悠闲地休息,与轻轻划动的船桨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长叹系梦西泠,夷犹片棹,欲去频无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西泠桥畔的回忆与泛舟湖上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由的向往。“闻说交芦庵外树,犹怨当年先隐”,诗人通过传闻中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
最后,“半霎沉埋,水孤天阔,渺渺游人恨”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以及游人内心的遗憾与无奈。“传来新句,旧愁平地盈寸”则以新作与旧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创作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复杂情感的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
桐溪恩上人,留遗盈束纸。
初疑龙蛇奋,不敢傲睨视。
呜呼汶阳翁,父子传心旨。
手泽落世间,枯尽几砚水。
言言关世运,字字穷物理。
悲风飒双鬓,涕泪挥不止。
思超汉魏高,人可晋唐似。
逸态出天然,凛若对英峙。
此时吟啸者,跌荡何可比。
卷舒手不停,光芒射桯几。
下取防六丁,急寘空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