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閒清跸幸瀛台,行乐熙春亦快哉。
镜里轩楼如画里,秋回凫雁到春回。
鸟能言胜蛮弦谱,花自裳非羯鼓催。
迩日西川闻凯报,得教福地一徘徊。
几閒清跸幸瀛台,行乐熙春亦快哉。
镜里轩楼如画里,秋回凫雁到春回。
鸟能言胜蛮弦谱,花自裳非羯鼓催。
迩日西川闻凯报,得教福地一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瀛台的春游之乐,洋溢着浓厚的皇家气派与自然美景的和谐交融。首联“几閒清跸幸瀛台,行乐熙春亦快哉”开篇即点明主题,皇帝驾临瀛台,享受春日之乐,一个“快哉”表达了内心的愉悦之情。颔联“镜里轩楼如画里,秋回凫雁到春回”运用比喻手法,将轩楼比作画中景致,生动展现了瀛台的美丽风光,同时通过“秋回”与“春回”的对比,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四季的更替。
颈联“鸟能言胜蛮弦谱,花自裳非羯鼓催”则进一步描绘了瀛台的生动景象。鸟儿的鸣叫胜过蛮族的音乐,花朵的绽放无需羯鼓的催促,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尾联“迩日西川闻凯报,得教福地一徘徊”则透露出一丝喜讯,近来西川传来胜利的消息,使得皇帝得以在福地瀛台多停留一些时日,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宁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皇家游园的奢华与雅致,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怪东风,吹得韶华无几。
祇留他、残红一朵,美人头上摇曳。
叹西湖、风光非昔,向登临谁会深意。
前度桃门,旧时燕巷,重来瞻眺,暮云叠翠。
六桥外、斜阳芳草,是我断肠地。
游人散,青帘无恙,且自沉醉。
又何况、繁华如梦,眼前多少憔悴。
淡烟中、孤城半掩,万骑骄骢饮春水。
内院新声,后庭遗曲,祇今犹自在人耳。
算惟有、两峰千古,曾也见兴废。
黄昏后,月上女墙,谁忍凝睇。
此日与君重执手。藉草问君无恙否。
腮边已有数茎髭,老亲发白娇儿幼。奚囊何所有。
去来赢得诗千首。叹休文,征尘污面,更比旧时瘦。
荒原驴背秋霜厚。旅枕鸡鸣寒月透。
人生岂愿久离家,饥驱不觉天涯走。中原方囗斗。
虎争龙攫风雷骤。喜归来,柴桑小隐,松菊还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