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许片槎浮浩瀚,顷教万里达昆崙。
天泉土液交黄浊,北海南江络户门。
忽缩山拳持地纽,乍翻水弩破云屯。
风雷在咫堪呼吸,日月如丸自吐吞。
安许片槎浮浩瀚,顷教万里达昆崙。
天泉土液交黄浊,北海南江络户门。
忽缩山拳持地纽,乍翻水弩破云屯。
风雷在咫堪呼吸,日月如丸自吐吞。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渡口的大风景象,气势磅礴,充满动态感。诗人以“安许片槎浮浩瀚”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广阔无垠的水域中航行的情景,展现了黄河的辽阔与壮美。接着,“顷教万里达昆仑”进一步强调了黄河的长度和其对远方的连接作用,仿佛能够跨越万里的距离,直达遥远的昆仑山脉。
“天泉土液交黄浊,北海南江络户门”两句,通过对比天上的泉水与地下的泥土,以及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江流,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络户门”一词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暗示着黄河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连接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纽带。
“忽缩山拳持地纽,乍翻水弩破云屯”则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风中山峦的扭曲和水流的猛烈冲击,仿佛大地的脉络被紧紧握住,而水流则如同利箭穿透云层,展现出大自然力量的惊人之处。
最后,“风雷在咫堪呼吸,日月如丸自吐吞”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宏大的宇宙观中。风雷仿佛就在身边,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而日月则像是可以随意操控的球体,时而升起,时而落下。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大风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美,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