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旌旗西郭头,笋舆缓步看农畴。
十分田有九分辟,今岁人无去岁忧。
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
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
小队旌旗西郭头,笋舆缓步看农畴。
十分田有九分辟,今岁人无去岁忧。
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
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春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赞美。开篇“小队旌旗西郭头”,设定了一幅军队巡视田野的画面,以此突出农事的重要性。“笋舆缓步看农畴”则表明了诗人细致观察田间情景,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
“十分田有九分辟”,形象地描绘出了耕种的勤劳成果,这里的“十分田”暗示着土地被充分利用,而“九分辟”则显示出丰收的景象。紧接着,“今岁人无去岁忧”,表达了人们在丰年中没有饥荒之忧,反映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社会状态。
接下来的“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生动地描绘了春季农作物的成长与秋季果实的丰硕。这里,“新秧头”象征着新的生命力,而“宿麦颔都收”则展示了收获的喜悦。
结尾部分“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求”,诗人将自然界的恩赐归功于上天,并对勤劳的人们表示赞赏。这里,“天怜老子”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而“赐与丰年不待求”则强调了勤劳与自然恩泽共同造就的美好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地貌描写和深切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美景,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勤劳人民的赞扬。
大鼓作鼍鸣,美人花间相对行。
忽闻横吹座中起,吹出双双鸾凤声。
凤声微茫作复止,飞入青天綵云里。
当筵盛酒金屈卮,酌酒劝君君莫辞。
不见堂前桃李树,昨日花发今空枝。
东家作官闹车马,西邻从军能骑射。
一生长客边塞间,芳时不在乡国下。
何如载酒鸣云和,手折山花行唱歌。
少年有酒不痛饮,白发满头君奈何。
澄江水,向东流,流向东昌江上头。
我有故人在江上,十年不见增烦忧。
白沙水声寒活活,黄岩云气凝清秋。
岂无沙棠枻吴女讴,可以载酒同遨游。
狂风吹山波浪恶,使我不得回轻舟。
翩翩云中双飞燕,衔书寄我频留恋。
书中展转道深情,但恨相思不相见。
春燕飞来秋复归,报书不遣壮心违。
碧兰紫蕙何由采,即恐萧条霜露稀。
骅骝蹑层云,振鬣可千里。
岂有贤达人,低头恋妻子。
买臣未返越,季子终去秦。
上策干君王,抚剑清风尘。
英英邢茂才,三十沦草莽。
长笑别中原,驱车事南往。
梅关积雪白,大海瘴雾深。
穷冬在远道,念子多苦心。
维南峙藩城,五岭树旌节。
得子先群英,清风濯炎热。
我留山县久,感此霜露馀。
遥遥不可攀,羡尔南飞鱼。
旧宅已芜没,城乌终夕啼。
新坟亦宿土,秋草还萋萋。谁为荓螫蜂,永痛触网?。
老母抱弱孙,投迹向山溪。
新愁不可道,往事焉得追。
故交半零落,梦寐增惨悽。
对酒忆同醉,检书看故题。
茫茫风中尘,汨汨山下泥。
维南三顾在,谁与重登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