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节来何促,慈颜去不归。
笋舆难奉驭,竹泪自沾衣。
寒水闻悲壑,疏林见远晖。
不能五鼎养,空驾驷车飞。
哀节来何促,慈颜去不归。
笋舆难奉驭,竹泪自沾衣。
寒水闻悲壑,疏林见远晖。
不能五鼎养,空驾驷车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在哀悼先人忌日时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中以“哀节”开篇,点明时节之悲,紧接着“慈颜去不归”,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接下来的“笋舆难奉驭,竹泪自沾衣”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无法再侍奉先人的遗憾比作乘坐难以驾驭的竹舆,以及泪水如同竹叶般自然滴落,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悲痛。
“寒水闻悲壑,疏林见远晖”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寒水的悲鸣与疏林的远晖形成对比,更添了几分哀愁。最后,“不能五鼎养,空驾驷车飞”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在物质上供养先人的遗憾,以及对先人离去的无奈和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