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战两蛮触,气吞九云梦。
何以纳须弥,是中甚空洞。
地战两蛮触,气吞九云梦。
何以纳须弥,是中甚空洞。
这首诗《杂咏下·芥纳寮》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微观世界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地战两蛮触,气吞九云梦。” 开篇即以“蛮触”之战隐喻大地的动荡与冲突,而“气吞九云梦”则描绘出一种浩渺无垠、充满想象的宇宙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力量,也暗示了人类思想与梦境的广阔空间。
接下来,“何以纳须弥,是中甚空洞。”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问句“何以纳须弥”,诗人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如何将巨大的须弥山装入微小的空间之中?这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挑战,更是一个哲学上的思考,引人深思。而“是中甚空洞”则揭示了答案所在——在看似有限的空间内,实际上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奥秘。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精神、有限与无限等对立概念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奥秘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微观世界中蕴含的宏大宇宙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