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涛谡谡绿云巅,嘉荫丛中有翼然。
真是色声清净所,寻常视听合都蠲。
寒涛谡谡绿云巅,嘉荫丛中有翼然。
真是色声清净所,寻常视听合都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籁亭周围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寒涛谡谡绿云巅”,诗人以“寒涛”形容水声,用“谡谡”模拟风声,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凉、悠远的氛围。同时,“绿云巅”则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巅的树木比作飘动的绿云,形象地描绘了山林的葱郁与生机。
“嘉荫丛中有翼然”,进一步点明翠籁亭的位置,它位于一片茂密的树荫之中,仿佛是自然界的守护者,静静地伫立着。这里的“翼然”不仅指亭子的形状,也暗示了亭子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添了生动与活力。
“真是色声清净所,寻常视听合都蠲。”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翠籁亭独特气质的赞美。在这里,无论是色彩还是声音,都达到了一种纯净的状态,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对于日常生活中纷扰的视听,来到这样的地方,都能得到解脱与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翠籁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
笑黄饰仙娥,难方桂蕊,素妆公主,待点梅花。
惯道如螓,真看似月,涂处休将宫样誇。
春寒也,怕杭罗犹重,裹上蝉纱。却怜人去天涯。
欲叩颡、低垂几叹嗟。
更辗转愁添,回头半枕,平安喜报,举手频加。
却讶萧郎,虚称上客,岁岁龙门望总赊。
归来也,又翠围珠匝,代抹铅华。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