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梁烟栋翠嵚崟,五百痴人谩饰金。
屋顶谁增华阁迥,石头自拥白云深。
钟声透谷泉分响,鬼力支空雨聚阴。
无废无兴无启闭,老僧不动一生心。
云梁烟栋翠嵚崟,五百痴人谩饰金。
屋顶谁增华阁迥,石头自拥白云深。
钟声透谷泉分响,鬼力支空雨聚阴。
无废无兴无启闭,老僧不动一生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隐于山林之中的石屋,其特点在于自然与人工巧妙融合。"云梁烟栋翠嵚崟",形象地写出石屋仿佛是云雾缭绕下的翠绿色山崖,梁柱如云,屋宇若栋,显得峻峭而挺拔。"五百痴人谩饰金",则暗示了这座石屋的朴素,与世无争,即使有人试图用黄金装饰,也显得多余。
"屋顶谁增华阁迥",进一步强调石屋的天然风貌,没有华丽的楼阁,只有自然的山势。"石头自拥白云深",描绘出石屋周围环境的宁静和深远,仿佛被白云和石头共同守护着。
"钟声透谷泉分响,鬼力支空雨聚阴",通过钟声和雨声,展现了石屋周围的自然音响,以及石屋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坚韧。"无废无兴无启闭",表达了石屋的静谧和恒久,无需人为打理,自然存在。
最后,"老僧不动一生心",以老僧的形象,寓言般地揭示了石屋主人般的超然心境,不为外界所动,一心向道,与世隔绝,体现了禅意和隐逸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董嗣杲的《石屋》通过对石屋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烧香人、拜烂了蒲团,不如问心田。
看医方万卷,融然一喜,百病都捐。
不用思量旧事,东惹又西牵。
若果消心火,自少魔缠。
你父亲年虽老,新病瘳酒饭,都胜从前。
你母亲头腹,也好过当年。
我是神仙无思虑,你也应、学我作神仙。
从兹后,应知道,有个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