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不识费长房,未解登高避疫方。
六十三龄犹健在,无花无酒过重阳。
神仙不识费长房,未解登高避疫方。
六十三龄犹健在,无花无酒过重阳。
这首诗《重阳日口占》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独特见解与个人情感。
“神仙不识费长房,未解登高避疫方。”开篇两句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思考。费长房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一,据说他能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然而,在诗人看来,即使是神仙也可能不了解人类在重阳节登高避疫的传统,更不用说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了。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了一丝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六十三龄犹健在,无花无酒过重阳。”后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在诗人63岁时,他选择在没有鲜花、没有美酒的情况下度过重阳节。这不仅是一种简朴生活的体现,更可能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对于节日意义的深刻思考。或许,对于诗人而言,重阳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登高、赏菊、饮酒,更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生命的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传统节日与个人生活、文化传承与个人思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
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
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
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难申。
百宵华灯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倏忽春霜宾。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草草闾巷喧,涂车俨成位。
冥冥何所须,尽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
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尔形未衰老,尔息才童稚。
骨肉安可离,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灵帐,庭宇为哀次。
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
已落关东叶,空悬浙右心。
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
檐卜花间客,轩辕席上珍。
笔江秋菡萏,僧国瑞麒麟。
内殿初招隐,曹溪得后尘。
龙蛇惊粉署,花雨对金轮。
白马方依汉,朱星又入秦。
剧谈凌凿齿,清论倒波旬。
拂石先天古,降龙旧国春。
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
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蘋。
鼎湖闲入梦,金阁静通神。
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
猕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
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
汉珠难觅对,荆璞本来真。
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
江边有国宝,时为斸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