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这首《啄木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袁淑所作,通过描绘一只名为啄木的山鸟,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与寓意。
首先,诗中的“南山有鸟,自名啄木”开篇即以一只山鸟自称为啄木,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其生活习性。接着,“饥则啄木,暮则巢宿”描述了啄木鸟的生活状态,既展现了其生存的自然法则,也暗喻了人类社会中遵循规律的重要性。
“无干于人,唯志所欲”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啄木鸟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啄木鸟不干涉人类事务,只随心所欲地生活,这不仅是对啄木鸟自由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应保持内心自由、不受外物束缚的倡导。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清”与“浊”的不同结果,强调了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这里,“清”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心灵,“浊”则代表了低俗的行为和污浊的思想。诗人以此告诫世人,应当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高尚,避免陷入世俗的诱惑与污浊之中。
综上所述,《啄木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生物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与道德教诲,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高尚,体现了袁淑作为文学大家的深邃思考与人文关怀。
镜里青鸾飞去早,冰玉襟怀长自保。
玄发年来变成缟,凤雏总喜风标好。
欲慰慈亲跻寿考,堂前特种忘忧草。
烨烨繁花映晴昊,对此慈亲春浩浩。
一雏朝阳振文藻,新沐天恩出蓬岛。
锦衣特访乡园道,献寿流霞倾玛瑙。
日向花前申颂祷,长对慈亲勿枯槁,遐寿直同天地老。
秋风起天际,商声满寒谷。
白露已为霜,晓气清且肃。
人生无百年,奈此光阴速。
去者日已多,来者日已蹙。
何不畅怀抱,而乃长刺促。
齐宋多名姬,罗绮生芬馥。
持身良不苟,频年保贞淑。
清商中夜发,激烈铿金玉。
慷慨振衣裳,殷勤脂车轴。
愿为高岗凤,飞向梧桐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