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到城隅路尽头,烝湘两水忽交流。
炉薰不断征蛮祀,碣墨空遗责楚羞。
石鼓无声山落木,朱陵未觉月生洲。
冷吟绿净不得句,手搅天风更上楼。
踏到城隅路尽头,烝湘两水忽交流。
炉薰不断征蛮祀,碣墨空遗责楚羞。
石鼓无声山落木,朱陵未觉月生洲。
冷吟绿净不得句,手搅天风更上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飞扬的情怀。开篇“踏到城隅路尽头,烝湘两水忽交流”写出了诗人站在城墙边缘,眼前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但此刻却被阻断,只能望着那交汇的两条河流(烝湘),感慨万千。这里,“城隅路尽头”象征了人生旅途中的界限和终点,而“烝湘两水忽交流”则隐喻生命力与自然力的融合。
接下来的“炉薰不断征蛮祀,碣墨空遗责楚羞”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古代的“征蛮祀”是一种祭祀活动,而这里却被用来比喻诗人对于过去文明和英雄事迹的无尽追寻和怀念之情。而“碣墨空遗责楚羞”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似乎那些记录着往昔荣辱的碑文都在责问后世。
“石鼓无声山落木,朱陵未觉月生洲”两句更进一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无声的石鼓和随风而落的树叶,以及那未被人察觉的月光下的丘陵,都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最后,“冷吟绿净不得句,手搅天风更上楼”则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诗人虽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但却感到词不达意,无法将内心的激荡之情完全表达出来,只好再次攀登高楼,去迎接那无边际的天风,也许能在其中找到灵感,或是更深层次的自我释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历史沉重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困境等主题的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