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照西风一片愁。疏杨画出六桥秋。
游人不上十三楼。
有泪金仙还泣汉,无心玉马已朝周。
平湖寂寂水空流。
残照西风一片愁。疏杨画出六桥秋。
游人不上十三楼。
有泪金仙还泣汉,无心玉马已朝周。
平湖寂寂水空流。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杨舜举创作的《浣溪沙·钱塘有感》。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中表现出了词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残照西风一片愁。” 这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与不舍之情,残阳余晖在西风中飘散,映射出词人的愁绪。这里的“愁”字是全诗的情感核心。
“疏杨画出六桥秋。” 疏朗的杨树似乎用笔墨勾勒出了六桥下的秋色,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伤感。
“游人不上十三楼。” 十三楼是钱塘江畔著名的高楼,此处却寥无人影。游人不愿登临,反映出一种时代的落寞和词人个人的孤独。
“有泪金仙还泣汉,无心玉马已朝周。” 这两句采用了典故,金仙指的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含露芗未乾,临堤放歌欲-slaman。圣代即今, 疏才子孙。”中的金仙,汉指的是古代的河流,也是历史的象征。玉马则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里通过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繁华时代的怀念和眼前景物的无情。
“平湖寂寂水空流。” 这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湖面景象。水流不息,但却显得那么孤独与冷清,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钱塘江畔秋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往繁华时代的怀念和个人情感上的落寞。这种情感在平淡中流露出深沉的忧郁,是宋代词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巧妙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法。
窗外飕□声不歇,晓起开门四山雪。
惊见黄花变玉人,粉香亸立瑶台月。
祇知南国梅争芳,谁见东篱菊同洁。
渴喉不见白衣来,欲伴糟床漉巾葛。
群鸟低飞野树迷,乱峰寒入荒桥折。
阅尽泉明醉里诗,诗中此景诗犹缺。
金鳌之山金碧浮,重玄宝坊居上头。
钟声夜度海门月,树色远揽丰山秋。
龙伯国人真妙手,掣此巨灵镇江口。
丹丘逸士来跨之,石洼为尊江当酒。
黄须天子七宝鞭,黄头渔郎棹江船。
百年尘迹果何在,芒砀云去山苍然。
历试诸难固天造,中兴开国何草草!
腹心有疾日月昏,英雄无声天地老。
两宫不归汴水流,此地空传帝子游。
惜无健笔驱风雨,一洗江山万古愁。